《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袁家军省长形势报告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摘要:袁家军省长形势报告在我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本报讯 党委宣传部 12月27日下午,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来到我校屏峰校区,围绕科技创新主题,为师生作形势宣讲报告。报告中,袁家军强调,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打造科创高地。宣讲中,他寄语工大青年,要下非常之功,成时代新才,形成基础扎实的“初速度”,练就方法管用的“加速度”,画好向上向善的人生曲线。报告会上,袁家军回答了8位师生代表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形势宣讲报告内容迅速在我校广大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12月29日,学校党委召开党委会,专题学习袁家军省长形势报告。连日来,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团委、机关党委及相关学院第一时间通过座谈会方式深入学习报告内容。大家纷纷表示,袁省长所作的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倍感亲切和鼓舞。大家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站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现状、未来的高度,切实强化“四个服务”意识,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要按照袁省长对浙江工业大学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把“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阵地”要求尽快落到实处。  理学院院长林强教授说,有幸现场听了袁省长所作的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形势宣讲报告,并对学校提出了要努力建成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高地,感觉非常振奋,觉得我们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袁省长是航天领域的专家,对科技创新的规律与特点理解很深,讲得非常透彻、非常深入,深受启发和鼓舞。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要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科研竞争力,才能不辜负伟大时代给科技创新带来的伟大机遇。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池仁勇表示,袁省长的报告系统、科学、高屋建瓴,对高校教师的鼓励让人振奋,尤其是充分肯定了我校在全省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成绩,这将鞭策我们不断开拓进取。学校在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性大学的道路上,一定要以“科技创新”为“牛鼻子”,主动对接省重大产业发展需求,以“八大万亿产业”为重点,以科技政策为导向,全面做好学科建设的战略布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集聚资源、协同创新,着力解决省重大理论和学术难题,切实将政策研究落到实处。  法学院教授、学术期刊社主任石东坡表示,袁省长在报告中对学校提出了要努力建成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的转化阵地,作为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在伟大时代的伟大斗争中提供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真知灼见及其建言献策,这就是袁省长所强调的立足学科集成、学科交叉、学科深化而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鲜明航标。他表示将依托学科建言咨政,自觉将智库建设作为学科建设、话语建设和实现大学职能的重要依托,在有效和卓越的智库服务中引领和推动学科发展深化,形成智库咨政与学科夯实之间的良性运行机制。  校团委书记、学工部副部长、材料学院党委书记陈耀表示,袁省长在报告中殷切期望青年学生要加快成长成才,尤其是关于青年成长规律的论述情真意切、鞭辟入里,给广大青年做人做事做学问以莫大的启迪,为我们科学掌握青年特点,深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六个下功夫”的要求,学深悟透袁省长的报告精神,着眼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性格锻造、毅力锤炼,以追求卓越为舟,以家国情怀为桨,在人才培养的手段方法上更加用心、用力、用情,持续激发学生锁定人生目标、提高理想抱负、强化奋斗意识,为青年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初速度”,练就方法管用的“加速度”,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刘琦认为,袁省长的报告从全球创新发展大势,谈到我国、我省创新驱动改革的责任与使命,再到对我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殷切期望,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令人振奋。特别是袁省长在与师生互动交流时,用自己的奋斗故事深入浅出地道出了青年的心声,让人亲切备至,也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份子,深受袁省长报告的感召与鼓舞,要在“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增长才干”的道路上努力做好青年学生的领路人,不负时代,不负使命。建工学院青年教师付传清副教授表示,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知名科学家,袁省长既能深刻透彻地讲科技创新,又能准确生动地做形势宣讲,整个报告对我们可谓是“量身定做”。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只要抓住机遇,人人都有发光的机会,而且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这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实干的驱动力。作为高校教师,要将科技创新贯穿于科研、应用于教学,为培养优秀人才保驾护航的同时,也画好自己向上向善的“人生曲线”,书写壮美的人生篇章。  机械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瑞权说,有幸参加袁省长所作的形势政策报告,获益良多,尤其是省长提到新一轮以绿色和智能为特征的科技创新革命已经到来,并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在大学时期要设立清晰明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培养好的习惯、性格和毅力。对我们工科生来说,这样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既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为中国智能制造添砖加瓦。  外国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姜悦晴表示,袁省长在报告中多次提到科技创新和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充分肯定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和良好风貌。自己很荣幸有机会向省长提问求教,并得到了省长关于提高大学生修养,展现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见与建议,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志愿者,她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培养大局观念,自信地在国内外嘉宾面前讲好工大故事、浙江故事和中国故事。  人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应丰蔚认为,袁省长在报告中指出,我省要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掌握发展的先机,把绿色产业、智能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这为我们学习与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交流中,省长更是对我们提出了树立人生目标,把握初速度、提升加速度的要求,这也让我们明确了需要向哪跑、如何跑的问题。作为研究生,我们要牢记省长嘱托,做到六个下功夫,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加快成长成才,为浙江省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贡献青春力量。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2017级博士研究生窦言东说,袁省长在报告中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阐述了下一阶段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方向与重心,并对寄语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要加快成长成才,按照总书记“6个下功夫”的要求,早日成为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博士研究生,他将以身作则,积极总结过去的收获与不足,以笔为戈,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为进一步深化我省科技创新工作贡献智慧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专题学习贯彻落实袁省长对学校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研究“对标一流、发挥特色,努力建成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阵地”的系列举措,以加快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省长袁家军来校作形势报告

摘要:省长袁家军来校作形势报告   本报讯 12月27日下午,省长袁家军来到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围绕科技创新主题,为师生作形势宣讲报告。  省政府秘书长陈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省政府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应雄,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出席报告会。学校党委书记蔡袁强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上,袁家军聚焦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与我校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把创新放在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位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出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科技与产业“双向融合”;突出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及“三步走”目标。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人类生产、生活、生态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我们要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奋力创新争先,勇攀科技高峰。  袁家军指出,实施科技新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浙江行动,旨在围绕建设创新强省总目标,强化高新企业、高新技术、高新平台三大支撑,建立健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圈,打造“互联网+”和生命健康两大科技创新高地。科技新政突出未来技术、未来产业,瞄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制造三大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力量抓好重点产业突破,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希望浙工大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导向,对标一流、发挥特色,努力建成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阵地。  报告会上,8位师生代表分别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省长踊跃提问,袁家军一一作了认真回答,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在回答如何当好新时代大学生时,袁家军说,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希望大家确定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博涉多优,形成基础扎实的“初速度”,练就方法管用的“加速度”,赋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坚韧毅力,画好向上向善的“人生曲线”,用顽强不懈的奋斗标注壮美人生的新高度。在回答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何建议时,袁家军说,鲜花和掌声的背后,都是艰辛的汗水。青年人创新创业要在浙商精神中汲取力量,吃得起苦、经得住磨难、耐得住寂寞,在拼搏中闯出一片天地。在回答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科研工作时,袁家军说,要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突破口,实现跨学科综合集成,不断提高科研竞争力,不辜负伟大时代给科技创新带来的伟大机遇。  蔡袁强主持报告会时表示,学校要坚决贯彻落实好袁省长对浙江工业大学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快推进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对接浙江省重大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培养的基地;二是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成为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地;三是提升学校服务数字经济、支撑高端装备制造、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能力,成为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的阵地。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师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报告会。

陈鹰同志任学校副校长

摘要:陈鹰同志任学校副校长   本报讯 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中共浙江省教育厅委员会分别下发干部任免通知(浙政干〔2018〕40号、浙组干通〔2018〕509号和浙教党干〔2018〕7号),陈鹰同志任学校副校长、党委委员,保留本科高校正职待遇。

学校举办第三届“杭州·青年学者论坛”

摘要:学校举办第三届“杭州·青年学者论坛” 本报讯 人事处 12月22日至24日,学校举办第三届“杭州·青年学者论坛”。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资处吕华处长、省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陈华良主任等上级部门领导,校长李小年,沈寅初院士、高从堦院士、郑裕国院士,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昌祖,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郑春晔,校党委委员、学校办公室主任金晓明,各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虞晓芬主持。本届论坛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学科分论坛和高层次人才岗位签约聘任等环节,共吸引了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132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  李小年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绵延百年的发展史。他指出,学校有优越的办学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育人环境、高端的学科平台、完备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更有重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他表示,人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学校切实把满足人才成长发展需要放在首位,“尊重学术、重才爱才”已蔚然成风。他指出,学校刚刚成功召开第七次党代会,将在新的征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实施开放强校战略和文化强校战略,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李小年强调,优秀青年人才是学校的希望、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新时代的工大要承载事业发展的新使命,尤其需要一大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具有国际视野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供更有品质的人才服务,创造更优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青年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幕式上,人事处负责人介绍了学校人才人事政策等内容。主论坛上,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杰青王建国,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长江青年学者张文安,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国家青年人才朱艺涵,耶鲁大学博士后、参会青年学者吕兴霖作了专题报告。  23日下午,各学院(研究院、中心)等20个分论坛同时在朝晖、屏峰校区进行。各学院、学科负责人与参会学者就学科平台、科研创新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邀请了部分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  24日上午,学校举行了高层次人才岗位签约聘任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参会学者关心的人事、科研、教学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说明。签约聘任仪式上,副校长虞晓芬代表学校与申报人才计划意向的青年学者代表签订了协议书,并为签订高层次人才岗位拟聘用协议的65位学者代表颁发了高层次人才岗位聘书。  “杭州·青年学者”论坛自去年创办至今已是第三届,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本届论坛收到的海内外学者参会申请已超千份。论坛旨在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共同研讨前沿热点学术问题,促进海内外青年学者互动交流,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的合作,同时加深对学校的全面了解,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者来校发展。

学校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我校5项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摘要:学校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数量再创新高我校5项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本报讯 教务处 方学礼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我校5项成果获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35位,浙江省属高校首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国家级奖项。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我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特色与成效,也是对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充分肯定。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践行“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

标题新闻

摘要:标题新闻   ○我校18位教师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我校获批首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我校药学院新获一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创建一流高峰学科
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摘要: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创建一流高峰学科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编者按学校第七次代表大会于2018年10月26日-27日胜利召开。学校党委书记蔡袁强在党委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为学校实现“强校梦”“名校梦”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凝聚了力量。勇立潮头谋发展,追求卓越谱新篇。即日起,《浙江工业大学报》、学校网站、头条号等校内媒体联手开辟《开启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栏,推出部分单位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系列学习文章。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在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力争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的关键时期召开,为学校新时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道路和目标。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中心”)将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努力创建一流高峰学科,扎实推进“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建设。  一、过去六年的主要成绩学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协同中心以筹备和建设“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积极开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以新药链式创新机制为纽带,逐步形成了绿色制药特色核心、药学多学科支撑协同、人才仪器品牌资源共享等创新机制。  (一)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坚持专业建在优势学科上,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制药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药学专业型硕士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务院学位办专项审核评估,获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个。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2018年发布的数据,制药工程专业列全国第5位,研究生教育药学学科列全国第11位,药学专业硕士列全国第2位。(二)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以药学一级学科为主体申报成功“长三角绿色制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学校首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含绿色化学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已探索出一条紧扣产业发展、以应用研究为先导、优势资源互补融合的平台建设路径。  (三)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药学一级学科列入省“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入选“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获药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药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档;新设机械化学新兴交叉学科。  (四)科学研究取得新成就。六年来,学院、协同中心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0项,其中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7项;发表三大索引论文5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6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2项。  (五)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六年来,引进专任教师55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外专千人”1人、“国家千人”1人、“省千人”4人、“钱江学者”2人。教师中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五年一评)1项。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新拓展。获得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项,先后聘请美、日、加、俄等国知名高校专家25人;设立海外协同创新波兰分中心;获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3项,获省级国际合作项目1项,获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海外一流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累计有21名学生参与联合培养项目,180名学生参与暑期访学项目,330名学生参与中心暑期国际化短学期项目学习。  二、下阶段发展思路与工作举措第七次党代会为学校未来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未来五年,是学校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架构、达到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协同中心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药学学科跻身全国一流学科行列的关键时期。  学院、协同中心将紧紧围绕校第七次党代会的战略规划和战略部署,坚持学科建设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医药产业需求,坚持特色发展、协同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优势,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质量为核心,“对标对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  一、坚持“对标对表”,加快推进一流高峰学科建设。  坚持精准对接,按照学科评估要求,进一步凝练药学学科研究方向,推动药剂、药分、药理二级学科的快速发展,将中药学纳入药学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有规划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强优势、补短板,培育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利用协同创新优势,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瞄准学科前沿和区域战略,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二、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扎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加强实践教育,发挥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和学生中试基地作用;依托协同中心人才培养资源、模式、经验,逐步辐射到药学、大化以及其它专业,推进“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等协同单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实质性的联合培养。  (二)打造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扎实推进药学一级博士点建设,构建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研究生专业教育体系,为三年后的一级博士点专项评估做好充分准备;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广协同中心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方式,探索以研究所为基层单位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健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推进分层分类培养;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海外名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研究生理想报负水平。  三、坚持需求导向,持续产出一流科技成果。  强化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国字号”平台的内涵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改革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团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服务区域需求,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创新力量合作,加强攻关和创新研究;有效支撑浙江八大万亿产业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主动征集设计研发项目,凝练产业领域科学和技术重大问题。  四、坚持引育结合,整体提升人才队伍水平。  围绕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加大领军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方向按需补缺、引强补弱;积极对接省内、学校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完善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实施“高级职称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做好各类人才项目推荐和服务工作。推行未来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海外支持计划”,培育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绿色制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吸引聚集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自觉追求卓越的优秀文化。  建院18年来,学院秉承“天人合一,循理精炼”的院训精神,形成了“学术为先、师生为本、大气包容”的学院文化。下一步,将深入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加强凝聚力文化、学术文化、荣誉文化、校友文化建设,充分激发全体师生的主人翁精神与创造活力,凝心聚力为争创一流高峰学科提供思想保障。  学校的第七次党代会,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新征程,指明了学校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药学院、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将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发挥协同创新优势,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T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755次访问,全刊已有606402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