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省钱的办法造王牌抗生素

郑裕国教授团队研发的抗生素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
   期次:第909期   作者:孙江丽   查看:106   
  1月14日,我校生环学院郑裕国教授代表他的团队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取国家技术发明奖,他们的获奖项目是“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他们创新性地糅合化学与酶法合成工艺,成功开发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新一代产业化技术,率先在国内实现该王牌抗生素的规模化生产,被国内知名专家称为“手性生物催化与化学合成结合在我国制药工程领域成功应用的范例”。
  这是这支团队三年里第二次获得这一殊荣。因为在高纯度井冈霉素生物催化生产井冈霉醇胺产业化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他们获得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在全国研究团队中也属罕见。
  !据记者了解,“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是全球畅销处方药之一,被称为“抗生素中的王牌”和“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目前抗重症感染和不明原因感染的首选药物。
  在郑裕国团队发明出化学-酶法合成技术前,我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一直依赖进口。该抗生素的制造商美国默克公司,因全球别无竞争对手,药品的售价一度超过黄金,居高不下。
  就在10年前,这支团队的总指导沈寅初院士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就期盼着科技人员能开发出低成本、少污染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生产技术。自此时起,郑裕国团队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研发之路,以期能用更省钱的方法、更先进的工艺造出王牌抗生素,打破国外技术和产品的垄断。
  研发过程中,找到合适的生物催化剂产生菌,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团队成员将一株株细菌像宠物一样精心培养,有时还需要通宵值班,便于随时观察生长情况。
  一直参与研究的青年教师郑仁朝说,当时为了找到合适的生物催化剂产生菌,我们就像大海捞针,头几年,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突破方法。直到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微生物筛选方法。
  “通过这个 ‘筛子’,就如同有了火眼金睛,我们从全国各地采回的5000多份土样中,迅速筛选到了一株新的细菌———这种细菌,能产生立体选择性酰胺酶,从而一举攻克了整个工艺的最大难题。”
  “我们引入微生物法,首创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化学-酶法合成新工艺。关键手性中间体的合成步骤由8步缩短至2步。”郑裕国说,“相比国外制药企业全化学合成工艺,化学-酶法有机溶剂使用量减少70%以上,“三废”排放更少,成本更低。”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配合、相互协作下,该技术已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建成了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生产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技术。海正药业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出口份额已占我国该品种原料药出口量的90%以上,成为该品种上美国默克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谈起获奖的感受,郑裕国笑着说:“荣誉属于我们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属于一起参与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科技人员。还要感谢关心、支持、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郑裕国教授团队与我省许多大中型医药和农药企业合作紧密,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先进工业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大品种药物和农药的绿色合成,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使团队成员十几年如一日精诚合作,矢志奋斗。团队总指导沈寅初院士有句话叫做“探索未知,激情求解”。正是这种激情鼓励和支撑着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对于从事工程研究的人来说,光有创新,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还是不够的。他们的追求是把科研论文写在经济建设上,把学问做在重大产业上,让校园里的创新成果不断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651次访问,全刊已有6113683次访问